時間:2015-05-13 作者:
從CULV到無風扇的便攜革命
無風扇電腦作為“新生”產品,引來了不少用戶的關注。同時也是英特爾自CULV、超極本、2合1電腦之后的第四次便攜型電腦革命。至此,筆記本電腦無風扇時代宣告來臨。
得 益于14nm工藝制程、4.5W TDP的英特爾酷睿M平臺,OEM廠商可以設計出以被動散熱方式為主的無風扇電腦,從而大幅度縮減筆記本電腦機身厚度, 減輕其重量,降低噪音,并減少灰塵污染,縱觀以往幾次變革,無風扇對于筆記本電腦未來的意義不言而喻,同時也是對筆記本設計最為深刻的一次變革。
2009 年初,英特爾首次推動了筆記本低功耗與超便攜革命,這與以往的硬件性能提升、工藝制程縮減、功耗縮減的常規節奏大為不同。憑借英特爾酷睿級SU系列低電壓 處理器,英特爾開始了筆記本輕薄化布局之路,雖然CULV最終以慘敗收場,但筆記本行業原本以處理器、顯卡性能提升為主的趨勢被打破,進而衍生出另一條以 輕薄化、便攜性為趨勢的新路線。
CULV失敗給英特爾帶來不小的壓力,然而輕薄化革命的種子已經被悄然埋 下。時隔兩年之后的2011年,英特爾開始了筆記本便攜性提升的第二次謀劃布局,也就是后來為大眾所熟知的“超極本”概念。CULV的失敗來源于其性能, 而超極本時代,低電壓處理器的性能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并且隨著制程工藝的縮減,超極本在便攜性方面的提升遠非CULV可比。
此 后,幾乎與超極本同時崛起的還有2合1電腦,起初2合1電腦并沒有獨立的概念,而是歸于超極本行列,但在產品細分之后,“2合1電腦”概念應運而生,在機 身厚度與重量都達到較低量的時候,可拆分設計對于筆記本電腦便攜性的提升給出了新方向,同時也是目前所能達到的唯一的最佳解決方案。
而隨著2013年底酷睿M平臺的發布,無風扇電腦正式來臨,筆記本在便攜性方面再一次得到大幅度提升。
回顧四次筆記本便攜性革命,2合1電腦與無風扇電腦在其中擁有極其龐大的影響力,前者對筆記本外部設計形態給出了新的定義,而后者則對筆記本內部散熱結構轉變與機身厚度縮減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那么,在無風扇電腦布局之初,我們有哪些產品可以選擇?這些產品又適合哪些人群呢?今天我們就圍繞這兩個問題來談談無風扇電腦的選購攻略。
無風扇電腦與以往有何不同
對于大多數用戶而言,可能并未對無風扇電腦產生如常規筆記本電腦那樣的認知,因此我們首先來看看如今的筆記本電腦到底為什么能夠做到無風扇設計。
·低功耗硬件是無風扇基礎
其實有風扇與無風扇電腦之間有兩個本質區別:
其一,是散熱方式的區別。前者為主動散熱,后者為被動散熱。
其二,是便攜性方面的區別。有風扇電腦功耗相對較高,而風扇本身也較厚,所以機身普遍比無風扇產品更厚一些,因此在便攜性方面有較為明顯的差異。
我 們都知道,電腦在使用的時候,處理器與顯卡部分會產生較大熱量,而且性能越強的硬件功耗越大,所產生的熱量也越大。因此,想要實現無風扇設計首先要有底層 硬件的支持。而英特爾推出的酷睿M平臺很好的扮演了這個角色。4.5W的熱設計功耗以及14nm工藝制程,使其在具備低功耗的情況下,又有著小巧的體積, 從而能夠在被動散熱方式下也能保證電腦的穩定運行。
此外,雖然酷睿M的性能不及酷睿低電壓處理器以及標壓處理器,但比BayTrail-M的奔騰、賽揚,以及Atom平臺表現好很多,配合固態硬盤還是可以做到不錯的使用體驗,滿足日常應用需求沒有什么問題。
·被動散熱如何實現?
對于普通用戶而言,想要了解一款產品的內部設計無疑只能通過媒體平臺的拆機。那么關于“無風扇電腦是如何進行散熱的”這個問題,相信有不少朋友希望能夠去了解,所以接下來筆者通過一款產品的拆機給大家展示一下無風扇被動散熱是如何做到的。
從 上面的拆解圖片中可以看到,在處理器與顯卡這兩個發熱大戶上方,并沒有采用傳統的銅管加風扇散熱設計,而是覆蓋了一層散熱片。撕開上面的黑色膠紙之后我們 看到,這層散熱片是常見的黃銅散熱片,在常見金屬中,銀、紫銅、鋁、黃銅的導熱性能最佳,同時黃銅導熱在筆記本電腦中應用最為廣泛且成熟,成本更低,雖然 其導熱性能不如前三者,但對于酷睿M平臺而言已經足夠。
此外,除了緊貼在發熱元件上的硅脂與散熱片之外,無風扇電腦大都采用了鋁鎂合金 金屬外殼,而鋁的導熱性能要強于黃銅,但鋁材質本身比較軟,因此鋁鎂合金在解決堅固性問題的同時,也充當了無風扇散熱系統的一個部分,因此無風扇被動散熱 方式在低功耗硬件支持下,是完全無需顧慮的。
買或不買都有什么理由
對于無風扇電腦而言,其優缺點非常鮮明,而了解這些優缺點,也可以幫助用戶在是否選購無風扇電腦時作出正確的判斷,因此接下來我們看看無風扇電腦都有哪些優勢與不足。
·無風扇電腦的優點
首先,無風扇設計帶來的最大好處無疑是靜音。
筆記本電腦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內部會積累很多灰塵,同時風扇軸承長時間運作會產生偏移、損傷、潤滑油耗盡等問題,因此一般用的時間較長又不注意經常保養的電腦,就會產生非常大的噪音。尤其是在相對安靜的環境中,就會明顯感受到來自電腦風扇的噪音。
此外即便你有動手能力去清灰、去維護,但時間久了實際效果會越來越打折扣。因此,無風扇所解決的最根本問題,就是電腦的噪音問題。
其次,無風扇給筆記本電腦帶來了超薄化設計。
以往的超極本、2合1電腦在超薄化設計上往往選擇去掉一些尺寸較大的接口,比如VGA、RJ-45以太網口,這些接口的舍棄基本能將筆記本厚度縮減至少2mm,但是內部的風扇以及散熱銅管的存在,則依然會增大筆記本的厚度。
取消風扇、取消散熱銅管之后,這部分空間被節省下來,因此我們看到無風扇電腦大都具備更加纖薄化的機身,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蘋果的新MacBook。
第三點好處并未表現在明處,但卻對筆記本電腦的健康度產生了基礎性的影響,那就是無風扇設計帶來的密封性。
傳統筆記本散熱系統由風扇、散熱銅管、風道、外殼材質、散熱窗等多方因素決定,而風扇與散熱窗的設計則非常容易使機身內部積聚灰塵,從而反過來影響機器的散熱效率,也會導致噪音污染的出現。
而無風扇設計則無需開設額外的散熱窗,只需要散熱片加金屬外殼就可以達成散熱效果,因此其密封性大大提升,機身內部的清潔度無疑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無風扇電腦的劣勢
有得必有失,無風扇電腦既然在輕量化、減低噪音、密封性三個方面更加凸出,那么它就必然會在某些方面擁有短板。
首先,無風扇電腦目前最大的短板就在于性能。
酷睿M平臺雖然比奔騰、賽揚、Atom處理器的性能強,但是面對低電壓處理器與標準電壓處理器的時候,性能有明顯的不足,這也是大多數用戶對無風扇電腦處官網態勢的主要原因。
其次,輕量化的產品雖然帶來了極佳的便攜性,但是由于機身設計纖薄、且大都采用硬度并不高的金屬材料做外殼,其整體的可靠性就存在一定的隱患了。
比如在跌落、擠壓、沖撞等情況下,纖薄型產品比傳統產品更容易受損,這就是為什軍工級產品都做的看似“傻大粗”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三點,主流品牌無風扇電腦的價格普遍較高,其它品牌產品知名度、影響力以及實際素質并不出眾。
酷睿M平臺雖然早在去年十月份發布,但對于整個電腦行業而言,它依然還是一個新興平臺,基于酷睿M平臺的無風扇電腦也同樣是一類新興產品,用戶對其的認知度、認可度并不高,再加上沒有惹眼的性能做保障,高價格在此時就顯得很刺眼。
可見,無風扇電腦在當下還是有著非常鮮明的優缺點的,那么目前有哪些產品可供用戶選擇?其產品特點又適合哪些用戶呢?
·無風扇產品有哪些?
了解了無風扇電腦的一些基本情況之后,我們接下來看看現階段選購無風扇電腦究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既然是選購一類產品,那么就必須要了解都有哪些具體的產品,以及這些產品的特性。
就目前無風扇電腦的品牌構成而言,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其一,是傳統OEM廠商推出的產品。比如聯想YOGA 3 11、蘋果MacBook、華碩U305、三星ATIV Book 9等,
其二,是來自于華南廠商的一些產品。比如臺電、昂達、酷比魔方、藍魔等等,這些原本大多數駐足于平板電腦行業的廠商已經開始轉型做無風扇電腦,并且得到了英特爾官方的大力支持,這與以往超極本、2合1電腦初期的推廣有很大不同。
接下來我們具體看看這些產品。
·三款有代表性的無風扇電腦
首先來看聯想YOGA 3 11,YOGA品牌對于用戶而言并不陌生,YOGA 3 11是一款11.6英寸全高清觸控屏翻轉型筆記本電腦,基于酷睿M平臺的它采用了無風扇設計。整體外觀依然有多種顏色可選,其中橙色最為經典。
YOGA 3 11重量僅為1.1kg,厚度14.66mm,11英寸屏幕使其機身做的非常小巧,因此便攜性極佳。
三星ATIV Book 9也是一款非常有看點的無風扇電腦。它雖然沒有采用翻轉屏或可插拔設計,但卻在傳統形態之下做出了非常不錯的品質感,尤其是窄邊框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
此外,ATIV Book 9屏幕部分采用了三星自家的PLS廣角屏,1080P分辨率下的顯示效果非常不錯。整體做工方面這款機器也是可圈可點,全金屬機身、側面包邊的晶鉆切割打磨都能夠凸顯產品的品質感。
此外,目前為止最受用戶關注的無風扇電腦當屬蘋果的MacBook。不過,MacBook也可以說是目前最受爭議的一款產品,蝶式鍵盤糟糕的使用手感,單一的USB-C接口配置,昂貴的USB-C擴展線價格等等,無一不是用戶吐槽的對象。
然而其出眾的做工、土豪金配色的外觀、無可挑剔的設計又勾起了不少用戶的購買欲望。就蘋果一貫的產品來看,無風扇設計的MacBook無疑是有史以來最受爭議的蘋果產品。
除了這些傳統OEM廠商推出的產品之外,英特爾聯手眾多華南廠商還推出了一些價格較為便宜的無風扇產品,關于這些產品我們就不多做評論了
·無風扇電腦適合哪些用戶
對于用戶而言,無風扇電腦究竟適合哪些人群呢?
從先前的介紹中我們不難發現,無風扇電腦的特點非常鮮明,因此其定位人群也非常鮮明,歸結起來大致適合以下幾類人群使用:
其一,輕度電腦用戶。
那么問題來了,何為輕度電腦用戶?
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使用電腦時間不長、應用比較單一的用戶。比如筆者的媽媽用電腦只有三項應用:和筆者視頻聊天、瀏覽一些日常新聞、看電視劇或者電影。這類用戶使用電腦的時間每天大都不超過3個小時,有時甚至好幾天都不開電腦。
那么對于這類用戶而言,無風扇電腦,尤其是華南廠商推出的低價無風扇電腦就很合適了。
其二,商務辦公用戶。
很多朋友擔心酷睿M處理器的性能不足以擔當辦公應用需求,但從筆者目前使用的Atom核心迷你電腦,以及往常的無風扇電腦評測來看,這種擔心是毫無必要的。
筆者目前的Atom迷你電腦應對日常辦公需求基本無壓力,只要不做大批量的圖片批處理、或視頻剪輯工作,還是十分流暢的,更別說性能高出很多的酷睿M平臺了。
此外,影響辦公應用體驗的因素并不完全來自于處理器,硬盤同樣重要。而目前酷睿M平臺大都采用固態硬盤,因此實際辦公體驗是無需擔心的。當然如果你在辦公之余還想玩游戲,那么目前的無風扇電腦當然還不適合你的需求。
其三,經常外出的用戶。
無 風扇電腦的輕薄化特性正對這類用戶的胃口,而且像MacBook這樣的產品拿出去也是相當有面子,坐在咖啡廳里用的話絕對是裝X利器。此外,外出無論是工 作還是旅游,對于電腦性能的依賴度并不高,只要滿足長續航、能看電影之類的需求即可,而低功耗的無風扇電腦當然能夠勝任這些需求。
其四,學生用戶。
提 到學生用戶總會和游戲本聯系在一起。其實不然,學生用戶群體中的游戲玩家固然不少,但對游戲需求不高的用戶也有相當大的比例,只不過一個寢室的人聚在一起 相互影響,購買電腦時就會有盲從情況發生,本來你需求的不是游戲本,但其它三個室友都買游戲本,你也就跟風買了的情況絕對不少見。
其實,對于不少學生朋友而言,便于攜帶、不占地方、性能夠用的電腦才是最合適的,尤其是在外地上學的學生朋友,假期回家背臺傻大粗的游戲本絕對是苦不堪言。而無風扇電腦小巧的體積、輕量化的設計以及實用的性能,足以滿足不少學生朋友的需求。
·后記
英特爾在無風扇電腦布局中采用了全新的策略,以具有強大品牌影響力的OEM廠商做主導,以能夠快速轉型、快速出貨的華南廠商做輔助,雙管齊下共同構筑無風扇電腦格局,這與以往超極本、2合1電腦主要依靠傳統OEM廠商的策略有很大不同。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不僅能夠在無風扇電腦布局初期看到MacBook、YOGA 3 11、ATIV Book 9、U305等等這樣的極具品牌影響力的優 質產品,同時也能夠看到來自華南廠商的低價位產品。因此,無風扇電腦在初期布局上就已經呈現出了全方位趨勢,從而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
無風扇電腦自上市以來,最受用戶詬病的無疑是酷睿M平臺本身的性能表現,然而其中大部分人并未真正使用過無風扇電腦,因此這種詬病大多也是人云亦云。
在 CPU性能達到極高水準的今天,酷睿M本身的性能其實已經足以應對各種日常應用。電腦本身的應用體驗也并不完全取決于處理器性能,因此很多朋友開始嘗試給 老筆記本上固態硬盤來改善使用體驗,其效果是相當顯著的,可見,性能與實際使用體驗在今天已經很難再劃上等號了。對于今天的用戶而言,重新審視性能與體驗 之間的差異才能夠正確判斷一款產品是否適合自己,單以處理器高低選擇電腦的時代其實已經過去。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Broadwell時代的酷睿M,和基于此的無風扇電腦并不完美,相反它存在著不少問題,然而對于這樣一個還算成功的開端而言,無風扇電腦必然是未來電腦發展的一種趨勢。擁有一臺無風扇電腦,也許能讓你重新認知“電腦”二字的定義。